国家三级中医医院
后退 返回首页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管理 > 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
二十四节气-惊蛰至,养生正当时

作者:本站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05     浏览:404次

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当那一声隐隐的春雷在天边炸响,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的万千生灵,万物开始生长,因此称“惊蛰”。惊蛰,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,带着融融的暖意和蓬勃的力量,翩然而至,洋溢着生命的气息。此节气标志着春季正式开始,春雷开始响起,气温逐渐升高,大地开始复苏。

惊蛰时节,大自然阳气升发,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天时逐渐旺盛。此时养生至关重要,关乎着我们一整年的健康状态。接下来,就和大家详细聊聊惊蛰养生的要点


1. 起居:早睡早起,适当春捂

惊蛰后,白昼渐长,夜晚渐短,我们应顺应天时,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,早上 6 点左右起床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促进阳气的升发。虽然气温有所回升,但仍有波动, “倒春寒” 时有发生,切不可急于脱下冬衣。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和体质较弱者,要注意保暖,遵循 “春捂” 原则,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。重点做好下肢和脚部的保暖,女性尽量不要过早穿裙子,防止寒邪从脚部入侵。

2.饮食:减酸增甘,润燥养肝

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,惊蛰时节应遵循 “减酸增甘” 的原则 。因为春季肝气正旺,酸味食物会使肝气更旺,容易损伤脾胃,所以要少吃话梅、柠檬等酸味食物。多吃大枣、山药、南瓜、小米等甘味食物,能健脾益胃,滋养气血。此外,惊蛰风大干燥,可多吃一些具有润肺、生津、止渴功效的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银耳、甘蔗等,缓解干燥不适。像芹菜、菠菜、春笋这类时令蔬菜,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,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清肝泻火,也非常适合在惊蛰时节食用。

3.运动:舒缓为主,适度锻炼

增强心肺功能,调节中枢神经系统,提高思维能力。并使腿部力量增强,筋骨变得更加灵健,还可改善睡眠,消耗掉一些过盛的能量,利于体重控制。惊蛰期间,春雷乍响,春暖花开,空气清新,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也较多,最适宜进行空气浴、日光浴,以吐故纳新,调和呼吸,使气血冲和、心安神宁,阴阳协调、气机顺畅,达到养生的目的。此时还应当多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,以呼吸新鲜空气

4.情志:疏肝理气,平和心态

惊蛰时肝气旺盛,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,急躁易怒,而不良的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。因此,情志养生尤为重要。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保持心态平和、乐观豁达。日常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、阅读书籍、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放松身心,疏肝理气。从五行的角度来看,多听角调式音乐,有助于促进气机的舒展,缓解烦躁情绪。

5. 中医:按摩艾灸泡脚,强身健体

   中医常说: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惊蛰这天,是一年初次阳气大动。所以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。阳气是生命的根本,阳气健旺,则正气固表,外邪不能入侵。

01. 生发阳气:

敲打胆经中医有一句话叫做“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”。意思是,胆主清利疏泄,是一身阳气的运转枢纽。肝胆相表里,胆主生发,所以早上起来,先敲打胆经5分钟,能促进肝胆经的畅达机能,起到通达阳气、健身健体的目的。

   敲胆经要点:手握空拳,从髋关节开始,沿着大腿外侧正中一直拍打,循环反复,拍打5~10分钟,至腿部有发热感。

02. 疏通气血:十指梳头

进入春天,很多人经常感到困乏,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春困主要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。而头为诸阳之会,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、气血,缓解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困倦等问题。

 十指梳头要点:十指弯曲,从前额头皮一直梳到颈部,整个头部都要梳到,每次梳100次左右,头皮会感到微微发热。

03. 疏肝理气:

推搓两肋春季肝气升发,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肝郁气滞,推搓两肋可疏肝理气。

 具体做法:双手按腋下,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,来回推搓30次。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。

04.治未病科特色中医外治疗法

艾灸:

1.艾条灸

在惊蛰养生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。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,选择神阙、足三里、中脘等穴位,每个穴位艾灸 15 - 20 分钟,以局部皮肤温热、红晕为度,能温阳散寒、健脾益胃、增强免疫力 。

2.督脉灸:

惊蛰是阳气升发、万物复苏的转折点,此时施以督脉灸可顺应自然规律,强化人体阳气。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艾灸其经络(如大椎、命门等穴位)能温通全身,驱散冬季积存的寒湿邪气,缓解关节冷痛、畏寒乏力等虚寒症状。春季肝气当令,督脉灸通过刺激肝俞、肾俞等穴,调和气血、疏肝理气,改善情绪波动、失眠等春季高发问题。此外,艾灸的温热效应可激活脏腑功能,增强免疫力,预防旧疾复发,尤其适合阳虚体质及慢性疲劳人群。施灸时配合姜枣茶温养,可巩固疗效。此疗法既契合“春夏养阳”的中医理念,又能提升人体对春季气候变化的适应力,达到防病养生的双重目标。

 

3.任脉灸

惊蛰阳气升发,易致肝旺脾虚,此时任脉灸可调和阴阳,固护中焦。任脉为“阴脉之海”,主司精血与胞宫,艾灸神阙、关元、气海等穴能温补下焦,滋养生殖与消化系统。春季肝气易亢,任脉灸可引火归元,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、口干等症,同时通过健脾和胃,改善春季多见的腹胀、食欲不振。其温和热力还可驱散余寒,促进气血循行,兼能调节内分泌,增强免疫力。施灸后配合清淡饮食,可助阴平阳秘,顺应春季“生发”之势,为全年健康奠定基础。

足浴:

惊蛰时节足浴可顺应阳气升发之势,驱寒除湿、温通经络。足底汇聚人体多条经络及脏腑反射区,通过温水(38℃-43℃)刺激,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,缓解春季常见的关节冷痛、手脚冰凉等虚寒症状。搭配温胆汤(含陈皮、茯苓等)等中药包,可增强理气化痰、健脾祛湿之效,尤其适合寒湿体质者。

此外,睡前泡脚20-30分钟还可舒缓压力,改善睡眠质量,同时辅助疏肝护肝,增强免疫力,预防春季旧疾复发。注意水温不宜过高,儿童及老人可适当降低温度至35℃-40℃,避免空腹或饱食后立即泡脚

惊蛰,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让我们顺应天时,做好养生保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美好的春天

就诊地址:治未病科(望江县中医医院急诊楼二楼)

就诊时间:上午8:00-11:30   下午14:00-17:00

夜间中医门诊:每周一到周三晚18:00——21:00

咨询热线0556-7183908

预约电话:方医生:13955612179 18175337073

章护士:18756658829

 治未病科人员简介

  方书德,治未病科负责人,全科主治医师,康复治疗师,学科带头人,本科学历。跟随安徽省针灸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魏福良教授学习。擅用针灸、推拿、中药;通过中医辨证论治,治疗失眠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三叉神经痛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关节退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中风后遗症、头痛、鼻炎、耳聋耳鸣、面神经麻痹、痛经、穴位敷贴等常见病、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。主要从事中医药预防保健、康复养生、体质辨识、健康评估、健康干预、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。联系电话:13955612179   

陈巧巧,治未病科中医师,毕业于安徽中医药针灸推拿学专业,本科学历。擅用针灸、推拿;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颈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关节退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头痛等常见病、多发病。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保健、康复养生、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工作。联系电话:15055184107

 

 章斯君,护师,本科学历。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,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,曾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,擅长面部拨筋、刮痧、耳穴贴压、刺络放血、拔火罐、督脉灸、任脉灸、脐灸等中医护理技术



地址: 望江县回龙街道逸仙路1号,望江大道与逸仙路交叉口西南300米
总值班电话(24小时值班):15155642229 / 办公电话:0556-7171391 / 急诊电话:120选望江县中医院 / 急诊咨询电话:0556-7179999
皖ICP备2024040455号-3 技术支持:众和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082702340900号